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公布《2023年“英才计划”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英才计划”实施范围进一步拓展,培养高校增至58所,覆盖包括广州在内的25个城市,计划培养1700余名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他们将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为期一年的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2023年“英才计划”将从11月5日开始报名。
遴选条件
学生相应学科成绩排名
应在年级前10%
据悉,“英才计划”工作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相关高校、省级科协、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共同参与实施。该计划目的是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使中学生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有效模式。
据悉,全国有包括广州在内的25个城市实施“英才计划”。接收“英才计划”学生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大学。
根据《“英才计划”中学参与办法(试行)》有关要求,中学可推荐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浓厚兴趣的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参加报名。学生相应学科成绩排名应在年级前10%,或者综合成绩排名在年级前15%。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报导师,并提交相应材料。据悉,2023年“英才计划”计划培养中学生1700名左右,每位导师培养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
培养周期
培养周期为一年
将实质参与科学研究
根据方案,“英才计划”学生培养周期为一年(2023年1月~12月)。培养周期结束后,学生可报名参加下一年度的培养,导师将给予优先考虑。
“英才计划”导师以著名科学家为主。方案要求,导师将从中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出发,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使学生实质参与科学研究,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
期间,导师将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平台和学术资源对学生进行培养。导师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指定阅读书目、参加学术讨论、听取学术报告、指导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使学生真正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切实体验科研过程。对于兴趣爱好或科研项目属于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的学生,可以推荐高校内部不同学科导师、不同实验室或校际间的合作共同培养。
方案提到,各学科工作委员会每年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大师报告、夏(冬)令营、论坛、交流会等多种学科交流活动。全国管理办公室将组织野外考察等综合性实践活动,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国际竞赛或交流活动,与国内外优秀青少年、科学家进行交流,提高对世界科学前沿的认识,开阔国际科学视野。
考察方式
由全国管理办公室
进行全面考察
“英才计划”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英才计划”年度的11月,学生将提交课题报告、培养报告(包括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实验记录、小论文等)、《成长日志》、导师评价等材料。全国管理办公室从科学兴趣、学科基础知识、创新及科研潜质、综合能力、英语交流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评选出年度优秀学生、合格学生和参加国际竞赛及交流活动候选学生。对评价为合格和优秀的学生授予《培养证书》,评价为不合格的学生将不授予《培养证书》。
报名时间&相关流程
11月5日~20日:
符合申报标准的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学科特长在网络工作平台申报并选报导师。中学推荐至省级管理办公室审核通过。
11月26日~12月4日: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组织学生进行学科潜质测试。
12月5日~9日: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根据学生学科潜质测试结果划定各学科分数线,报送网络管理平台,确定进入面试学生名单。
12月10日~18日:
高校和省级管理办公室按学科组织面试,确定入选学生名单。省级管理办公室将入选学生名单报全国管理办公室备案。
12月19日~31日:
省级管理办公室组织高校导师、学生、中学指导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参加师生见面会,进一步明确“英才计划”的目的意义、培养内容和参与要求,同时,导师与学生以及中学指导教师建立联系对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