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馨花传说、越秀山故事、粤语相声、白切鸡、云吞面、竹升面……10月12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八批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该批市级非遗项目共48项,项目总量和新增项目均为历年之最。

相关部门表示,广州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传播和管理工作,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亮点

项目总量和新增量均为历年之最

记者了解到,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48项,其中传统技艺类25项,传统美术类7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4项,民俗类4项,民间文学类3项,传统舞蹈类2项,传统医药类2项,曲艺类1项。相比以往,本批项目总量和新增项目均为历年之最,48个项目中新增项目42个,扩展项目6个。

项目门类十分齐全,除传统戏剧类和传统音乐类外,本批项目涵盖非遗十大门类中的八大类,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项目名录。此外,名录覆盖面广,11区均有项目进入名录,其中越秀区有7项,荔湾区与增城区各6项,海珠区与黄埔区各5项,其他区都各有项目入选。

曲艺类中,相声(粤语相声)入选。粤语相声是极具岭南本土方言特色的曲艺文化之一,表演形式可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现主要传承于广州、佛山、香港、澳门等地。据介绍,粤语相声沿袭北派相声的表演模式及表现手段,并形成自身特色:剧目结合粤语的语言特质与本土文化进行创作,语言艺术上体现岭南地区方言,人物角色分配上有时演员会一人分饰多角。

素馨花传说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在项目质量上,名录亮点纷呈,体现出服务国家战略功能更加突出、岭南文化特色更加突显、濒危项目得到抢救性保护、大众实践项目获广泛认可等特点。

如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熊氏易筋经、龙形拳、太极拳等传统武术,广东醒狮,龙舟龙头、龙尾制作技艺,都是建设粤港澳人文湾区的重要载体。剪纸、竹编、龙舞等项目,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依托。

岭南文化特色方面,素馨花传说、越秀山故事、粤语相声、广钟、通草画、夏桑菊等与广州城市印象紧密相连,将成为典型的城市文化符号。素馨花传说是主要流传于广州市海珠区一带,相传为纪念南汉时期宫娥素馨而产生的岭南民间传说,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广东新语》和《广群芳谱》等古籍中皆有记载。

越秀山故事是以广州市越秀山及周边风物为题材的故事群,主要包括越秀山本体传说、古百越族和南越国的故事、鸦片战争的故事、革命故事、与本地风土民情相关的特色故事等五类最具典型的故事。

广府传统婚礼为期可达数月

据了解,此次非遗项目名录也推动不少濒危项目得到抢救性保护,如广府传统婚礼习俗、广府宴席礼俗等。有关人士表示,这些急需保护的项目通过申报,可以促进传统习俗在当代生活中的保护传承。

广府传统婚礼习俗,是流传于广府地区且具备鲜明广府特色的最重要的人生礼俗之一,充分阐释了人们对美好婚姻的追求。从流程看,包含择吉日、提亲、过大礼、送嫁妆、清屋、安床、开脸、上头、出门、入门和回门等,为期可达数月。从形式看,包含婚礼习俗的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从参与人员看,不仅有新郎、新娘及亲朋好友,还有大妗姐、好命婆、好命佬、花仔等特殊人物,尤以大妗姐为特色。从文化内涵看,婚俗中各种各样的物象和礼仪,蕴含着数不尽的民俗寓意,还衍生出许多民谣俗语。

广府宴席礼俗,是广府地区各种不同主题的宴席过程中遵循的礼节与习俗,包括请客、设席、摆席、席间、退席等各环节的一系列礼数与禁忌。不仅保留了较完整的宴会古礼,还承载着“讲意头、重礼仪”等广府文化内涵。据介绍,广府传统宴席礼俗还形成了“粤菜师爷”这一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人物角色。由酒楼的师爷根据宴席主题设计菜式,包括红白事宴席(如婚丧嫁娶、生辰祝寿等)、商务主题宴席(如商务洽谈、交际等)、庆典主题宴席(行帮集会、节日等)等不同的主题。

特色

众多饮食项目入选

成“食在广州”最佳注脚

众多项目中,传统技艺类占了25项,数量居最。其中包括广钟制作技艺、广式烧卖制作技艺、广式肠粉制作技艺等。众多饮食项目的入选,成为“食在广州”的最佳注脚,也是提振消费活跃市场的重要内容。

广式白切鸡制作技艺,荔湾区申报。广东人爱吃鸡,常说:“无鸡不成宴”,广州关于鸡的菜式甚多,白切鸡是其中代表菜式之一。广州白切鸡制作技艺传承至今,以西关出品最为著名,历经时光变迁,涌现出了一批响当当的白切鸡品牌,广为人们接受,如清平鸡、清心鸡、壹心鸡等。

广式大盆菜制作技艺,是将各式食材以煮、炸、煎、焖、烧、蒸等粤菜烹饪技法进行烹饪,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层层叠放于大盆中的一种传统美食制备技艺。盆菜作为岭南地区的一种传统美食,在节日庆典、亲友欢聚等场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寓意团结安乐,是联络亲友情感和邻里关系的重要纽带。

粤式羊肉煲制作技艺,是以爆、炒、炆、煲、滚等粤菜烹饪技法,将羊肉及配料食材加入秘制酱料精制成佳肴的一种传统美食制作方法。粤式羊肉煲因加入鲫鱼、羊骨熬制之鲜汤,羊肉焾滑、鲜而不膻,再佐以秘制九味酱,使羊肉咸鲜而甘香,富有层次感。现主要分布于广州市海珠区、荔湾区等地。

南沙区申报的疍家菜制作技艺,独具特色。这是曾被称为“疍民”的岭南地区水上居民群体世代传承的传统饮食制作技艺,以鱼虾蟹等海鲜、河鲜以及沙田区盛产的莲藕、甘蔗、香蕉等为主要食材,多用蒸制、浸煮等烹饪手法,烹调质朴、口味天然。疍家菜制作技艺是岭南地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蕴含深厚的地方习俗与文化。

广式月饼制作技艺,由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广式月饼是广东地方特色名点之一,具有重油、皮薄、馅多特点。糖浆是广式月饼的灵魂,是区别于其他月饼的标志。广式月饼传播海内外,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影响力最大。

广式竹升面制作技艺,由中国大酒店申报。广式竹升面是指广府地区以高筋面粉、鸭蛋和食用碱水等作为原料,经搓粉、和面的工序搓成面团,再以竹升(大茅竹竿)压打而成的面条、云吞皮的一类面食。制作时由师傅骑坐在竹竿一头,通过身体弹跳边下压边移动,多次反复压制而成,最后用汤面或捞面的烹饪方法制出成品,面品口感鲜爽弹牙,蛋味香浓,是南方面食的代表,被誉为“广府第一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