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摘要:细观参考文本,不难发现,大量法律条文都可以追根溯源至《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职业病防治法》。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等五部门联合制定的《预防和消除工作场所不当管理风险隐患制度》以参考文本的方式进行了发布。列举了企业在酬发放、工作时长管理、离职手续办理等操作中,可能存在的不当管理隐患和风险。
细观参考文本,不难发现,大量法律条文都可以追根溯源至《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职业病防治法》。例如,文本中“招用劳动者时,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酬,如实告知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就结合了《劳动合同法》及《职业病防治法》。那么,劳动法律法规那么多,为什么独独选摘这几条。
记者观察发现,参考文本从劳动者入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到订立劳动合同、工资发放,再到工作时间、休息时的人身自由,直至离职,几乎贯穿劳动者整个职业生涯,文本中的条款也基本覆盖了大部分职场人必有权益,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其次,按照常规思维判断,“三令五申”的不是重中之重就是难中之难。在参考文本中,反复强调的职业安全、工资发放、休息时的人身自由问题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权益,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定是重中之重。而文本中特意列举的随意罚款、离职设限、超时加班等,则是近几年来企业在管理中不常注意却屡屡触及法律底线的方面。有法律支撑,却执行不到位,算得上是企业管理的难中之难了。
最后,不论是出于哪方面原因,参考文本说到底,就是将“条文中的法”落实转化为“现实中的法”的载体和途径,为用人单位将法言法语转化为职工读得懂、弄得通、可操作的具体行为规范提供操作指南。因此,此次参考文本的发布,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运用,在于打通法律落地的最后一百米。而这,也是我们此次大篇幅重申参考文本中法律规范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