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越秀区农林综合市场是广州市第一个室内市场,也是中山二路、竹丝岗、农林下路附近居民最熟悉的综合肉菜市场。随着城市发展的需求,农林综合市场“退出”居民的生活圈。与以往熙熙攘攘的市场相比,新建的“法治农林”口袋公园多了一份恬谧。
清晨,口袋公园随处可见休憩、散步的居民,小朋友在玩耍,老人在散步,大家踏着刚铺设完成的石板路面,实实在在感受到口袋公园的休闲与便利。
这个口袋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以休闲功能为核心、以竹林种植为特色,设置法治长廊、特色景墙、休憩长椅等,给社区居民提供享受“慢生活”的契机与条件。“曾经的市场变成了小公园,我们习惯来这里走一走。”社区居民陈姨说。
据了解,2020年10月,在越秀区委、越秀区政府的指导下,越秀区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农林街秉承“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理念,对农林综合市场进行拆除、改造,并于2021年7月在农林综合市场原址建成“法治农林”口袋公园,通过宣传氛围、法治案例等形式,汇聚法治宣传要素,融入农林人文特色,让广大群众获得最便捷、最直观的学法载体,在休闲健身娱乐中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和法治文化熏陶。
越秀区洪桥街马庄巷社区口袋公园
闲置荒地绿色蜕变,街坊有了休闲健身好去处
在越秀区洪桥街马庄巷社区,居民楼外观整洁美观,口袋公园绿意盎然、鲜花盛开,街坊漫步其中,享受休闲时光。社区环境提升后,居民生活更舒适。
“马庄巷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辖内六合园小区居民楼楼龄多数超过40年,存在水管老化等情况。雨污分流、路面硬化等问题备受关注。”马庄巷社区党委书记欧育善介绍,“街道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对六合园小区一带建筑外立面进行整饰,在楼内加装应急照明灯,放置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并进行‘三线’整治、改造下水管道。”
马庄巷社区辖内的法政右巷有一处闲置空间,原为烂尾地块。马庄巷社区广纳建议,发动街坊参与社区治理,最终,将此处建成一个环境优美的口袋公园。
马庄巷社区口袋公园以“健康生活”为理念,增设200米环形慢行步道,安装运动器材和一批休闲设施。同时,口袋公园内还建有文化长廊,通过文化小品景观追溯场地历史文化,唤醒居民对老城的记忆。
口袋公园各具特色
是休闲锻炼场所
也是文化空间、历史课堂
近年来,荔湾区在辖内打造了不少家门口的小花园,这些口袋公园的建设由政府牵头,辖区单位、企业、居民共同参与维护。生活在荔湾,推开门就能看到绿色,随处都能享受花香。
在这些口袋公园的建设中,荔湾整合资源,一次性满足群众的多项需求。在站前街,街道结合区城市精细化品质化百日攻坚行动及微改造项目,聚焦居民群众关注的老旧小区绿化景观不足问题,在荔湾区住建局的指导下,成功打造侨苑社区陈岗路口袋公园。现在,这里已经从一片不起眼的空地变成精致的小公园,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小公园的布局也颇有新意,绿意葱茏间不仅穿插有特色装置艺术品、太阳能景观灯,还有供过往街坊纳凉休息的石凳,广受好评。
荔湾风物荟萃。经过用心打造,口袋公园还成为文化传播的平台。康王路因为保家卫国的康保裔而得名,康公故事广为流传。龙津街与金花街在康王路上建设康王主题邻里花园,美化环境、为民服务的同时,把小公园转变为传播历史文化的小课堂。这个口袋公园位于康王路与西华路交界,是浮雕墙、传说、诗词、动漫手绘墙的组合。为了更好地展示特色文化元素,街道专门组织金花诗社、书画社的专家老师共同研讨,并邀请诗社社长贺远宁为康王主题邻里花园题诗,建设一处属于金花人自己的文化空间。“这里既是休闲场所,也是历史课堂,可以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贺远宁说。
据悉,从2020年至今,荔湾区已经建成29个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又称袖珍公园,是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口袋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据悉,自2018年开始,广州在越秀区率先试点建设口袋公园,之后总结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截至2021年底,广州共建成241个口袋公园。